如果这种情况大规模出现的话,对于(光伏)行业非常不利。

CSIRO已在其办公室使用装有太阳能油墨的打印机,在太阳能电池原型上打印了多年,其目前效率相当于传统硅板的10%。澳大利亚研究机构CSIRO声称其可印刷于塑料上的太阳能电池即将上市。

阳光人寿海南分公司成功开业

CSIRO还表示使用该技术可用太阳能面板取代任何塑料表面,而其连接就如电池连接一样简单。太阳能油墨的窗口可实现半透明效果,着色在玻璃上从而产生电力。澳大利亚太阳能染料电池制造商Dyesol已对该技术的商业化表达了兴趣。CSIRO高级研究科学家Fiona Scholes博士表示,这一将阳光转换为电力的太阳能油墨,可被用于从笔记本电脑(laptop)到屋顶(rooftop)的任何东西。而CSIRO也已成功地使用该电池在其办事处屋顶发电18个月。

该项目的资金由维多利亚州政府和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机构(Arena)提供澳大利亚太阳能染料电池制造商Dyesol已对该技术的商业化表达了兴趣。二期工程建造于申洲集团春晓基地,将于近期开工。

这是北仑区域首个按照度电补贴模式、采取市场化运营的太阳能屋顶光伏发电站。该光伏发电一期工程分布于申洲集团四座厂房屋顶,装机容量825千瓦。就申洲的1.6兆瓦光伏发电一期工程来说,以年发电量160万千瓦时来算,承建方宁波合大新能源有限公司可获得度电补贴约100万元,合大以折扣电的方式将电卖给申洲,最终盈利约130万元,而合大投入的发电设备成本为1200万元,算下来,七八年可收回成本。而今年兴起的度电补贴则是由专业公司投资承建,政府根据发电量进行补贴,这也使补贴实实在在落到了节能上。

目前,北仑的宁波华生国际家居广场、浙江腾龙精线有限公司、宁波凯耀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度电补贴模式的光伏发电站正在建设中。从设备补贴到度电补贴,从并网难到简化流程,双重效益和政策优惠,让辖区内很多企业看到了光伏发电的好处。

阳光人寿海南分公司成功开业

9月17日上午,宁波供电公司北仑客户分中心对申洲集团1.6兆瓦光伏发电一期工程进行了并网验收。申洲集团1.6兆瓦屋顶光伏发电一期工程并网度电补贴与之前光伏发电站所采取的设备补贴不同,采用设备补贴方式时,国家补贴与光伏发电设备挂钩,与发电站的实际发电量无关。根据现行政策,采取度电补贴方式的屋顶光伏发电站除了中央政府给予的0.42元/千瓦时的度电补贴外,省市两级政府也将叠加政策分别予以0.10元/千瓦时的补贴。届时北仑区域光伏发电总量可达1亿千瓦时,加上两座风力发电场,北仑清洁电能发电总量将超过3亿千瓦时。

预计至今年年底北仑开工建设和新投运的光伏发电站装机总容量将达到40兆瓦,年发电量4000万千瓦时,与同容量的燃煤火力发电站相比可节约标煤1.6万多吨应用类型仍以居民和商用为主。主要原因是日本从四月份开始将国内的销售税从5%上调到8%,而一些项目开发商为了避免额外的税款,将本计划在第二季度进行的组件购买提前在第一季度实施。从规模来看,0-10kW,10-500kW, 500kW+三档分别占第二季度总出货量的26%,39%,和35%。

进口组件超过本地制造这一现象始于2013年第二季度,主要原因是本地制造规模扩大落后于市场需求膨胀速度,以及本地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制造商。而在69%的日本品牌组件中,40%为本地制造,另外的29%是由国外工厂替日本公司代工完成(如图)。

阳光人寿海南分公司成功开业

进口产品占第二季度总量的60%,高于第一季度56%的比例。图:按供应商分类的日本光伏组件出货量(兆瓦)来源:JPEA,彭博新能源财经从产品技术来看,第二季度晶硅产品仍为主导,占整体出货量的89%,其中单晶、多晶分别占39%、50%。

从供应商来看,31%的组件来自于国外品牌。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组件出货量在之后两个季度会回弹。另外11%的薄膜组件的主要供应商是日本本土公司Solar Frontier。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的光伏组件出货量为1,882兆瓦,较第一季度锐减32%。预计这一趋势会持续进行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组件出货量在之后两个季度会回弹。

今年第二季度日本的光伏组件出货量为1,882兆瓦,较第一季度锐减32%。进口组件超过本地制造这一现象始于2013年第二季度,主要原因是本地制造规模扩大落后于市场需求膨胀速度,以及本地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制造商。

应用类型仍以居民和商用为主。进口产品占第二季度总量的60%,高于第一季度56%的比例。

从规模来看,0-10kW,10-500kW, 500kW+三档分别占第二季度总出货量的26%,39%,和35%。图:按供应商分类的日本光伏组件出货量(兆瓦)来源:JPEA,彭博新能源财经从产品技术来看,第二季度晶硅产品仍为主导,占整体出货量的89%,其中单晶、多晶分别占39%、50%。

另外11%的薄膜组件的主要供应商是日本本土公司Solar Frontier。而在69%的日本品牌组件中,40%为本地制造,另外的29%是由国外工厂替日本公司代工完成(如图)。预计这一趋势会持续进行。从供应商来看,31%的组件来自于国外品牌。

主要原因是日本从四月份开始将国内的销售税从5%上调到8%,而一些项目开发商为了避免额外的税款,将本计划在第二季度进行的组件购买提前在第一季度实施他说,经过2012年的市场洗礼,2013年开始陆续恢复生产,到今年上半年在产多晶硅企业达到15家,有效产能16万吨,今年上半年贡献了超过6万吨多晶硅,是上年同期的一倍多。

在过去的一年,多晶硅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5家左右主要寡头垄断的格局基本形成,但这些巨头间的发展动向出现分化。德国瓦克停止增长,放缓美国的万吨基地建设;美国的MEMC全部停止多晶硅生产,REC向中国转移硅烷流化床新技术项目,HEMOLOCK保留半导体多晶硅生产,缩小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规模.韩国OCI仍然延迟新项目建设,只保留了一万吨填平补齐技术改造项目,而且把投产时间再推迟一年;保利协鑫仍然保持了30%的年度增长,除了填平补齐的改良西门子法技术改造升级到6.5万吨,还在进行中的2.5万吨硅烷流化床新工艺项目。

技术领域也在进行着转移,吕锦标称这种转移是以股权合作方式实现产业整合与转移,比如美国的REC到中国陕西,MEMC到韩国合作建设,技术与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吕锦标还提到中国本土多晶硅在整合中总体恢复性增长,保持与晶体硅光伏制造同步发展。

对于多晶硅生产,吕锦标认为治标的长远做法是,充分发挥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实现项目并购,托管,盘活僵尸项目。拥有技术管理优势的龙头企业可以现有产业和人才基地为大本营,实现低成本扩张。9月18日,国金证券2014第七届新能源暨新兴产业投资策略会在成都举行,会上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吕锦标就原材料多晶硅生产发表了他的观点。他指出,从今年上半年看,这种转移在加剧,欧美主力已经萎缩到不足6-7万吨,而亚洲市场有效产能升高到20万吨级别,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和日本。

以沿海发达地区项目基地为支持,轮流派出技术和管理团队,确保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缺乏的可整合项目保持持续滚动发展。在中国,多晶硅项目正在向西北部低电价地区转移,这种转移受到业内关注,同时遭到一部分质疑,质疑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西部地区缺少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人文环境,缺少良好的产业配套,以科技和管理为主要驱动力的多晶硅项目很难向西部转移,或者转移后不能持续发展。

当然中国的情况是众多的小项目仍然处于停产状态,大多数停产超过三年,有些项目已经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中国多晶硅产业真正出现了优胜劣汰的格局。吕锦标首先就全球多晶硅产业格局做了分析,在他看来,多晶硅产业区域分布已经从欧美向亚洲市场转移,这种区域的转移起始于2008年,多晶硅跟随晶体硅光伏电池制造产能转移,更靠近亚洲的光伏原料消费市场。

从现在开始,多晶硅产业的整合将向具备优质技术和管理团队者集聚根据NPD Solarbuzz,预计亚太区将占今年后半年全球太阳能光伏需求的近60%,该需求的95%来自这些关键国家。